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活动

春风飒飒,教研琢琢 东阿县高集镇中心小学教师观摩课——语文篇

  • 2023-03-17 16:59
  • 阅读 211
分享到: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

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立足学生本位,焕发课程活力。

携行,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

3月14日上午,

东阿县高集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教师观摩课(语文专场)活动。

让我们一睹每位老师的风采!




图片图片
《端午粽》一课由基本功扎实的侯老师演绎,上得很成功!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过渡自然。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

端午粽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老师从我国的传统节日的食物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识读是先带拼音试读,熟练后去掉拼音。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采用小游戏躲在粽子里的词语,这种新颖的形式极大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运用豆子变魔术的方式,过渡到生字的书写指导。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①学法清楚:读好词“箬竹叶”、“糯米”;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教给方法“的”字轻读,最好藏起来读;做好“词组连读”;用问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②读的形式多样:有开火车读、同桌读、个别读、齐读。③习得方法读好读好第二三句,继续迁移运用读第一段的那句话。目标相当明确,层次清晰。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上课伊始,让学生看食物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课结尾,在练读长句子 “一……总会……”的过程中, “端午”自然地替换为“中秋”、“春节”,无痕地渗透爱家,爱亲人,有亲人付出,我们应该感恩惜福。这两个点的设计自然巧妙。



图片
《墨梅》一课王飞飞老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上课时思路清晰,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2、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3、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5、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




图片
孙鑫老师以追寻“李大钊是什么样的人”为主线,展开和组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抓住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一重点语句。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想、说有机结合,动态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体悟。并通过围绕“李大钊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立体骨架,再次深入文本速读、初想、略说,将这幅骨架,渐渐变得丰满,变得圆润,变得生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注意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中,受到情感熏陶,从引导学生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为重点,较好而又全面地发展了学生能力。通过教研活动,提升了老师的自身素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那积极参与的精神和课堂精神集中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平时的功夫落到实处,才有课堂上精彩的绽放。
携行,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



图片
最后,在郎媛媛主任的带领下,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三节精彩的课堂进行了点评。“春路花欲燃,花动一山春色“。这次观摩课活动,推动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同时也让教师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打造“点燃学习热情,深化课堂变革”的语文课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增添活力。
上一篇:新课标,新教学 高集镇中心小学观摩课— 下一篇: 立足课堂共教研 以研促教同成长 高集镇中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