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情怀
- 2022-06-24 17:13
- 阅读 309
无论走到哪里,走向何方,总有一丝牵挂在心头——那就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题记
看过张爱玲笔下的流光溢彩的上海,随苏轼的诗领略过西湖的浓妆淡抹,可在我内心深处,让我深深眷恋的还是那生我养我的小镇——东阿鱼山。
家乡的山——鱼山
他没有泰山般的巍峨,也没有武夷山般的险峻,但他有自己独特的美。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海拔82.1米,占地80余公顷。相传,因其形似甲鱼,建鱼姑庙于山顶,故名鱼山。曹植墓地便设与此,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墓的四周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历代碑刻等古迹。当你行走于鱼山林荫小道,你会驻足于那美丽的景致而久久不愿离去。你会慨叹大自然的赠予,你更会慨叹那一草一木带给你的愉悦。内心对鱼山的那种无以言表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家乡的水——黄河
站在海拔80余米的鱼山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在此打了一个弯,折向东北;不远处,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清河自东平湖北来,在与鱼山对望的黄河南岸与浑厚浓重的黄河水连为一体。与此同时,鱼山东南方向起伏连绵的泰山余脉,与西北方向千里沃野也形成鲜明比对。鱼山脚下的黄河河水中还有大量野生鱼群,有时只是用水瓢简单一舀,就能捞数只草鱼。此时,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那千百年来涌流不息的巨浪滋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也滋养了中华民族震惊世界的东方文化。那滔滔的河水,茫茫的雾霭,既是历史的写照,又是心灵的回应。此刻,面对黄河,你的内心也不觉豁然开朗、心情舒畅。
家乡的人——质朴鱼山人
当你穿梭在鱼山小镇,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热情相迎的鱼山人,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足以展现我们鱼山人的精神风貌:“你这孩子咋摔倒了呢?快起来!”只见一位长发飘飘的皮肤白皙的姑娘用那双漂亮的手轻轻扶起摔在地上的五、六岁的孩子,“没摔疼吧!”姑娘柔声细语的说道。孩子站起身,看了看眼前的漂亮姐姐,抿嘴一笑,摇摇头,跑到了不远处的一位中年妇女的身边,中年妇女说道:“你咋不谢谢姐姐呢?光摇头,不说话呢?”说完,向漂亮的女孩示意表示感谢。女孩笑了笑,消失在人海中。
其实这微不足道的小事,比比皆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独具特色的鱼山胜景、鱼山黄河水才养育了这质朴的鱼山人。
啊,鱼山,生我养我的故土。无论何时何地,对你的眷恋永远在心间,你将是我一生永远的牵绊。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