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教研正酣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教研活动
- 2022-04-07 09:05
- 阅读 333
为进一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下的英语教学研究,促进课堂内涵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2022年3月23日,东阿县实验小学主校区开展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刘红霞老师主持。
PART1 课例展示
活动第一项 ,孙晓晓老师执教三年级研讨课Module8 Unit1 It’s on your desk.孙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口语流畅,课堂精彩纷呈。课堂之初,孙老师用一首英文歌曲Where is it?带入本节课。欢快的节奏,轻松的乐调,瞬间调动了孩子们的激情和兴趣,引入了文章的介词主题。授课中,孙老师着重以on、in、under、behind介词,设计清晰巧妙而又多样类型的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孙老师的课严谨中不失情感输入,孩子们也懂得了要做房间整理小达人。
PART2 说课
孙晓晓老师从教学评一致性方面进行了说课。本节课的主线任务是:同学们能够用四个方位介词描述位置关系。首先,播放视频“Where is it?”进入课堂。学生感受新知,借助介词“in”复习旧知,引入新知—under、behind。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本找出大明在寻找什么礼物,学生头脑风暴,想出各种各样的礼物,加深理解文本内容。整堂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on、in、under、behind介词练习,并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重难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PART3 评课
四年级秦庆玲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首先,通过复习上册学过的介词in进行导入,通过所学名词,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名词,通过图片擦除、回顾名词的用法、单词的读音等引到新单词under的学习。在教授单词under的过程中运用了自然拼读的方法进行拼读,让学生们轻松记忆under的音、形、意。通过不同层级的活动设计,来学习文本内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游戏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年级孙美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基本功扎实,课件制作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注重知识的讲授,更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面面俱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问答、小组问答展示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目标当堂生成,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孙老师也提出了这一节课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拓展环节中,情感教育的高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文本的内涵。
三年级牛晶敏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孙老师的这节课自然流畅,设计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设计中,主线明显,暗线贯穿于活动当中。针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孙老师特别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寓学于乐,学生学的津津有味,轻松自如。也使本次教学引人入胜,记忆深刻。
PART4 读书分享
本次读书分享由五年级张芳芳老师分享读书感悟。如何使用教材?怎样为学生学习准备资源?教材与资源是什么关系?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应具有的资源观,教师需要做好两者的兼顾。资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支撑。设计量规,小组合作学习的量规等,良好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张老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五年级上册Module5 There are only nineteen crayons.为例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创设情境,让语言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刘红霞组长对本次教研做了总结。每一次的大教研活动,在文本的教学设计中,要明确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的。多次磨课,小组内进行教研,进行思维碰撞,抓住每一次大教研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同时,在工作之余多读专业性书籍,积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撰稿丨牛晶敏 付 言
图片丨徐冉冉
审核丨刘红霞
编辑丨徐冉冉
责编丨王昌旺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